博物典彚

      1.1-卷之一
          2.1-天文
              3.1-渾天
              3.2-七曜 日 月 五星
              3.3-天極
              3.4-週天圖
              3.5-經星圖
              3.6-緯星圖
              3.7-二十八宿
              3.8-星變
              3.9-雲物
              3.10-雷雹
              3.11-霧雨
              3.12-星官
          2.2-曆象
              3.1-分周天躔度置閏月定四時成歳
              3.2-黃帝始作甲子制曆象
              3.3-顓頊命重黎治神人
              3.4-堯治曆象
              3.5-舜治象噐
              3.6-箕子五紀
              3.7-成周曆法
              3.8-渾天儀
              3.9-漢太初曆
              3.10-唐太衍曆
              3.11-宋曆書
              3.12-元授時曆
              3.13-皇朝曆附黃氏緒論
      1.2-卷之二
          2.1-禮制
              3.1-舜命官禮
              3.2-成周禮
              3.3-漢禮
              3.4-唐禮
              3.5-宋禮
              3.6-皇朝禮
              3.7-禮書節畧附論
          2.2-樂制
              3.1-三皇樂
              3.2-五帝樂
              3.3-三代樂
              3.4-韶樂九成
              3.5-武樂六成
              3.6-成周樂官
              3.7-漢樂
              3.8-唐樂
              3.9-宋樂
              3.10-皇朝樂
              3.11-總論歷代樂制
              3.12-樂記要語附論
          2.3-鍾律
              3.1-製造律呂之始
              3.2-五音分屬
              3.3-五聲之變
              3.4-中聲 半聲
              3.5-黃鍾萬事根本
              3.6-考求聲氣之法
              3.7-隔八相生之圖
              3.8-三分損益圖
              3.9-五聲八音八風圖
              3.10-十二律旋相爲宮并圖
      1.3-卷之三
          2.1-朝廷禮
              3.1-朝儀
              3.2-朝賀
              3.3-朝覲附論
              3.4-燕饗
              3.5-廵狩
              3.6-大射
              3.7-耕藉
              3.8-田獵
              3.9-進曆
              3.10-救護
              3.11-進春
          2.2-群禮
              3.1-讀法
              3.2-鄉飲酒禮
              3.3-鄉射禮
              3.4-冠禮附論
              3.5-昏禮附論
      1.4-卷之四
          2.1-郊祀
              3.1-總論郊祀之禮
              3.2-祖考醮享
              3.3-漢郊祀之制
              3.4-唐郊祀之制
              3.5-宋郊祀之制
              3.6-皇朝郊祀之制附論
          2.2-宗廟
              3.1-祭廟之始
              3.2-廟制附論
              3.3-廟祀附論
              3.4-後世宗廟之失附論
              3.5-功臣配享
          2.3-櫛祀
              3.1-社稷
              3.2-日月星辰
              3.3-風雲雷雨
              3.4-山川
              3.5-五祭
              3.6-蜡祭
              3.7-封禪附論
              3.8-歷代帝王之祀
          2.4-釋奠
              3.1-成周釋猷先師之禮
              3.2-漢釋奠先師之禮
              3.3-魏釋奠之禮
              3.4-釋奠之禮
              3.5-南宋釋奠之禮
              3.6-隋釋奠之禮
              3.7-唐釋奠之禮
              3.8-宋釋奠之禮
              3.9-元尊先師
              3.10-國朝釋奠之禮
      1.5-卷之五
          2.1-物用
              3.1-冕服
              3.2-璽節
              3.3-輿衛
              3.4-圭璧
              3.5-章服
              3.6-湲衣
              3.7-都邑
                  4.1-古帝王所都
                  4.2-兩漢唐宋所都
                  4.3-皇朝都邑
                  4.4-關中形勝
                  4.5-幽冀形勝附論
                  4.6-古者定都之制
          2.2-城闕
              3.1-城池之守
              3.2-宮闕之居
              3.3-明堂附論
              3.4-苑囿
          2.3-潮汐
              3.1-高麗圖經論潮汐
              3.2-余安道論潮汐
      1.6-卷之六
          2.1-王覇
              3.1-程氏論王覇
              3.2-眞氏論覇
              3.3-章氏總論二覇
          2.2-文質
              3.1-孫子論文質
              3.2-太史公論文賈
              3.3-董仲舒論文質
              3.4-蘇子古史論文質
          2.3-正朔
              3.1-三代三正之說
              3.2-胡氏論春王正月
              3.3-程子論春王正月
              3.4-葉文康論
              3.5-朱子論德運
              3.6-歷代五德之運
          2.4-災祥
              3.1-歷代祥瑞
              3.2-胡氏安國論
              3.3-歷代災異
              3.4-諸儒言災異
          2.5-敬畏
              3.1-事天
              3.2-遇災
              3.3-法祖
              3.4-臨民
              3.5-操存省察之功
              3.6-視警箴誡之助
          2.6-戒欲
              3.1-總論逸欲
              3.2-沉湎
              3.3-荒湮
              3.4-盤遊
              3.5-奢侈
          2.7-孝睦
              3.1-孝親之道
              3.2-睦族之道
              3.3-宗法
              3.4-宗譜
      1.7-卷之七
          2.1-后妃
              3.1-謹選立之道
              3.2-頼規警之益
              3.3-明嫡勝之儲
              3.4-懲廢奪之失
              3.5-宮闈內外之分
              3.6-宫闈預政之戒
          2.2-儲貳
              3.1-建立之計宜蚤
              3.2-諭教之法宜豫
              3.3-嫡庻之分宜辨
              3.4-廢立之失宜鑒
          2.3-戚畹
              3.1-外家謙謹之福
              3.2-外家驕恣之禍附論
          2.4-宦官
              3.1-歷代宦官始末
              3.2-內臣忠謹之福
              3.3-內臣預政之禍
      1.8-卷之八
          2.1-正治
              3.1-總論朝廷之政
              3.2-正綱紀
              3.3-定名分
              3.4-公賞罰
              3.5-謹號令
              3.6-廣言路
              3.7-辨人材
          2.2-馭臣
              3.1-敬大臣
              3.2-消朋黨
              3.3-篡臣
              3.4-姦臣
              3.5-讒臣
              3.6-佞幸之臣
              3.7-聚歛之臣
      1.9-卷之九
          2.1-建官
              3.1-總論任官之道
              3.2-總論設官之制
              3.3-上古官制
              3.4-唐虞官制
              3.5-三代官制
              3.6-秦漢官制
              3.7-唐官制
              3.8-宋官制
              3.9-國朝官制
              3.10-頒爵祿之制附論
              3.11-厚吏祿
          2.2-宰執
              3.1-三公
              3.2-宰相附論
              3.3-六卿附論
          2.3-侍從
              3.1-總論侍從之臣
              3.2-翰杕
              3.3-講官附論
              3.4-史官
              3.5-舘閣附論
      1.10-卷之十
          2.1-臺諌
              3.1-臺官之制
              3.2-諸儒論臺官附論
              3.3-諌官之制
              3.4-諸儒論諌官
          2.2-封建
              3.1-封建之始
              3.2-古者分封之制
              3.3-幾服之制
              3.4-牧伯之服
              3.5-諸侯命服之制
              3.6-諸侯立軍之制
              3.7-諸侯建官之制
              3.8-朝聘廵狩賞罰之制
              3.9-秦罷侯置守
              3.10-漢以下封建之弊
          2.3-藩省
              3.1-歷代監司之制
              3.2-歷代巡察之法
              3.3-歷代分州置牧之制併圖
              3.4-大明一綂志圖序
      1.11-卷之十一
          2.1-郡縣
              3.1-郡守附論
              3.2-縣令附論
              3.3-里胥
          2.2-學校
              3.1-舜命官設教
              3.2-虞夏商周學名
              3.3-成周學制
              3.4-漢學制
              3.5-唐學制
              3.6-宋學制
              3.7-國朝學制
              3.8-歷代視學之制
              3.9-歷代養老之制
              3.10-歷代師儒之官附論
          2.3-選舉
              3.1-成周取士之法
              3.2-漢取士之法
              3.3-魏取士之法
              3.4-隋取士之法
              3.5-唐取士之法
              3.6-宋取士之法
              3.7-國朝取士之法
              3.8-朱子貢舉私議
      1.12-卷之十二
          2.1-銓選
              3.1-有虞選法
              3.2-成周選法
              3.3-兩漢選法
              3.4-北魏崔亮選法
              3.5-唐選法
              3.6-宋選法
              3.7-國朝選法
              3.8-古今論送法附論
          2.2-考課
              3.1-有虞課法
              3.2-周課法
              3.3-兩漢課法
              3.4-課法
              3.5-唐課法
              3.6-宋課法
              3.7-國朝課法
              3.8-古今論課法
              3.9-乆任
          2.3-推舉
              3.1-古者推舉之道
              3.2-漢舉賢詔
              3.3-唐舉官法
              3.4-宋舉官法
              3.5-司馬氏光十科舉士法
              3.6-蘇氏軾輪舉官策
              3.7-國朝保舉法
          2.4-謚法
              3.1-古者立謚之意
              3.2-古今謚法
              3.3-擅弓論公叔文子之謚
              3.4-秦秀議賈充之謚
              3.5-唐梁肅議楊綰之謚
              3.6-獨孤及議吕諲之謚
              3.7-歷代賜謚之典
      1.13-卷之十三
          2.1-田制
              3.1-總論古今田制之異
              3.2-田制之始
              3.3-周田制
              3.4-秦廢井田
              3.5-漢限田代田之法
              3.6-北魏均田之令
              3.7-北齊永業之制
              3.8-後周立司均之官
              3.9-唐定口分世業
              3.10-宋田制
              3.11-林勲政本書
              3.12-本朝田土之制附論
          2.2-水利
              3.1-古者導水之法
              3.2-後世水利
              3.3-古今論水利
          2.3-賦稅
              3.1-唐虞賦法
              3.2-三代賦法
              3.3-秦賦法
              3.4-漢賦法
              3.5-唐賦法
              3.6-宋賦法
              3.7-國朝東南之賦上貢
              3.8-禹貢記九州之貢
              3.9-成周貢法
              3.10-漢貢法
              3.11-唐貢法
              3.12-宋貢法
              3.13-國朝貢法
          2.4-户口
              3.1-歷代恤民之政
              3.2-周人版數之詔
              3.3-漢唐宋户口之數附論
              3.4-古今論民數
          2.5-役法
              3.1-周役法
              3.2-漢役法
              3.3-唐役法
              3.4-宋役法
              3.5-本朝役法
          2.6-理財
              3.1-周官理財之法
              3.2-漢理財之政
              3.3-唐理財之政
              3.4-宋理財之政
              3.5-國計簿
      1.14-卷之十四
          2.1-鹽法
              3.1-鹽之始
              3.2-周鹽人之職
              3.3-管仲興鹽筴
              3.4-漢鹽法
              3.5-唐劉晏鹽法
              3.6-宋鹽法
              3.7-國朝鹽法附論
          2.2-茶法
              3.1-唐趙賛倡稅茶之議
              3.2-唐王播置榷茶使
              3.3-宋茶法
              3.4-宋以茶易馬
              3.5-本朝茶法
          2.3-雜榷
              3.1-榷鐵
              3.2-征啇
              3.3-榷酤
          2.4-荒政
              3.1-成周荒政
              3.2-李悝平糴法
              3.3-耿壽昌常平倉
              3.4-長孫平義倉
              3.5-劉晏備荒之法
              3.6-富鄭公青州救荒
              3.7-趙閱道杭州救荒
              3.8-朱子社倉法
              3.9-呂氏祖謙論荒政有四附論
          2.5-市糴
              3.1-總論市糴
              3.2-周市法
              3.3-漢平凖法
              3.4-王莾立五均官
              3.5-唐宫市
              3.6-宋雜買
              3.7-和買
              3.8-王安石均輸之法
              3.9-齊管仲通輕重之法
              3.10-魏李悝平糴法
              3.11-漢耿壽昌常平法
              3.12-唐和糴法
              3.13-宋糴法
              3.14-安王安石青苗法
          2.6-錢幣
              3.1-總論錢幣
              3.2-銅幣之始
              3.3-九府圜法
              3.4-成周錢布之官
              3.5-子母相權之說
              3.6-半兩錢
              3.7-八銖錢
              3.8-莢錢
              3.9-除盜鑄錢令
              3.10-四銖錢
              3.11-五銖錢
              3.12-當千錢
              3.13-開元通寶錢
              3.14-宋錢
              3.15-本朝錢
              3.16-鑄錢之弊
              3.17-楮獘之始
              3.18-白鹿皮幣
              3.19-飛錢
              3.20-交子會子之法
              3.21-平凖稱提之法
              3.22-金元交鈔之法
              3.23-本朝鈔法
      1.15-卷之十五
          2.1-遭運
              3.1-轉漕之始
              3.2-飛輓起于秦
              3.3-漢漕運
              3.4-後魏水次置倉
              3.5-隋漕法之善
              3.6-唐裴耀卿漕法
              3.7-唐劉晏漕法
              3.8-宋有四路之漕
              3.9-元海運之法
              3.10-會通河
              3.11-通惠河附論
          2.2-河道
              3.1-大禹治河之法
              3.2-賈讓治河三策
              3.3-歐陽氏玄論治河
              3.4-余氏闕論河始末
              3.5-本朝河道利害
          2.3-屯田
              3.1-屯耕之始
              3.2-漢置田卒
              3.3-趙充國屯田之策
              3.4-曹操屯田許下
              3.5-諸葛亮屯田渭濵
              3.6-鄧艾屯田之策
              3.7-羊祜杜預屯田
              3.8-唐屯田之政
              3.9-宋屯田之政
              3.10-元虞集屯田之議
              3.11-本朝屯政附論
      1.16-卷之十六
          2.1-兵制
              3.1-成周兵制
              3.2-魯作丘甲
              3.3-齊作內政
              3.4-漢兵制
              3.5-唐兵制
              3.6-宋兵制
              3.7-本朝兵制
              3.8-總論漢唐宋兵制
              3.9-歷代禁兵之制
              3.10-歷代京兵之制
              3.11-歷代外兵之制
              3.12-歷代民兵之制
          2.2-兵道
              3.1-楚子論武有七德
              3.2-老子論兵道
              3.3-荀子論兵弱有五
              3.4-司馬遷史記論兵
              3.5-魏相論兵
          2.3-兵書
              3.1-司馬法
              3.2-三畧
              3.3-六韜
              3.4-孫子
              3.5-吳子
              3.6-尉繚子
              3.7-李衛公問對
              3.8-總論兵書
          2.4-兵柄
              3.1-有虞兵刑之官合一
              3.2-夏掌兵之官
              3.3-成周本兵之官
              3.4-漢掌兵之官
              3.5-唐本兵之官
              3.6-宋本兵之官
              3.7-本朝掌兵之官
      1.17-卷之十七
          2.1-將帥
              3.1-總論將帥
              3.2-駕馭
              3.3-選用附論
              3.4-委任
          2.2-馬政
              3.1-成周馬政
              3.2-漢馬政
              3.3-唐馬政
              3.4-宋馬政
              3.5-本朝馬政附論
          2.3-教兵
              3.1-周人簡閱之法
              3.2-漢人簡閱之法
              3.3-唐人簡閱之法
              3.4-宋人簡閱之法
              3.5-本朝簡閱之法
          2.4-陣法
              3.1-古今戰陣之法附論
              3.2-車師
              3.3-舟師
              3.4-噐械
      1.18-卷之十八
          2.1-刑制
              3.1-有虞刑制
              3.2-夏啇之制
              3.3-成周刑制
              3.4-鄭鑄刑書
              3.5-鑄刑鼎
              3.6-李悝法經
              3.7-漢刑制
              3.8-隋刑制
              3.9-唐刑制
              3.10-宋刑制
              3.11-本朝刑制
              3.12-古者欽恤之道
              3.13-赦宥之法
              3.14-典獄之官
          2.2-遏盜
              3.1-周人遏盜之法
              3.2-漢作沈命法
              3.3-龔遂弭盗
              3.4-賈琮弭盜
              3.5-李崇置樓弭盜
              3.6-竇儼請立義營弭盜
              3.7-歐陽修論弭盜之法
              3.8-蘇軾論弭盜之法
              3.9-總論弭盜之法黃氏
          2.3-馭戎
              3.1-内夏外夷之限
              3.2-愼德懷遠之道
              3.3-譯言賓待之禮
              3.4-征討之義
              3.5-綏和之議
              3.6-修攘制御之策
              3.7-守邊固圉之畧
              3.8-列屯遣使之制
      1.19-卷之十九
          2.1-九邊
              3.1-總論九邊形勢
              3.2-遼東附圖
              3.3-薊鎭附圖
              3.4-宣府附圖
              3.5-大同附圖
              3.6-山西鎭附圖
              3.7-延綏鎭附圖
              3.8-寧夏鎭附圖
              3.9-河套
              3.10-固原鎭附圖
              3.11-甘肅鎭附圖
      1.20-卷之二十
          2.1-四夷
              3.1-交趾
              3.2-日本
              3.3-朝鮮
              3.4-北狄
              3.5-西戎附論 奴酋

類書類目研究

請輸入類目檢索詞:
請輸入書名:
請輸入作者名:
請輸入朝代名:

您可以從上面的表單選擇進入不同功能,或在上面的檢索窗格以篇章為單位輸入正規表示式檢索本站所有資料。

報錯請連絡:祝平次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