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類考約編

      1.1-上卷
          2.1-法象考有畧
              3.1-天地始生之理
              3.2-天地初生之序
              3.3-諸家言天之不同
              3.4-天度南北二極黄赤二道以及日行之度
              3.5-二分二至日行之道
              3.6-二分二至月行之道
              3.7-月光晦朔弦望盈虧之不同附論
              3.8-日月之蝕
              3.9-五星分属
              3.10-天極三垣之不同
              3.11-二十八㝛方度
              3.12-星之常變
              3.13-天漢之理
              3.14-陰陽雜著
              3.15-天下山水源脉起處
              3.16-五嶽四瀆
              3.17-潮汐之理
          2.2-曆數考有畧
              附:元會運世
              附:正朔
              3.1-造曆之本起於天與日月運行之遲速
              3.2-四時之序
              3.3-二十四氣之分
              3.4-歲差之理
              3.5-里差之理
              3.6-測天之器爲造曆之所必需
              3.7-造曆之始
              3.8-歷代曆法
          2.3-形勝考有畧
              3.1-古九州疆域以及歷代更革之異
              3.2-天下大
              3.3-天下形勝
              3.4-歷代建都之地
          2.4-帝系考有畧
              3.1-歷代帝王姓名年世
              3.2-德運相承
          2.5-聖學考有畧
              3.1-聖學之源
              3.2-堯舜禹湯文武之學
              3.3-兩漢諸帝之學
              3.4-唐三宗之學
              3.5-諸儒論帝王之學
          2.6-儲貳考有畧
              附:宦官
              3.1-建立之計宜蚤
              3.2-教諭之法宜豫
              3.3-嫡庶之分宜辨
              3.4-廢立之失宣鑒
          2.7-郊祀考有畧
              附:封禪
              附:蜡祭
              附:五祭
              附:歷代帝王之祭
              3.1-虞廷合祀之典
              3.2-周制分祀之典
              3.3-周家配享之典
              3.4-歷代郊祀
          2.8-宗廟考有畧
              3.1-唐虞三代廟制
              3.2-昭穆祧遷之制
              3.3-緣分立廟之制
              3.4-廟祀之制
              3.5-歷代宗廟之失
              3.6-功臣配享
          2.9-禮制考有畧
              3.1-五禮之制
              3.2-六禮之名
              3.3-歷代禮制
              3.4-文公家禮序論
          2.10-樂律考有畧
              附:律曆
              3.1-歷代樂名
              3.2-歷代樂制
              3.3-制造律呂之制
              3.4-黄鍾萬事根本
              3.5-五聲分属
              3.6-五聲相生
              3.7-三分損益之法
              3.8-隔八相生
              3.9-五聲之變
              3.10-中聲半聲
              3.11-六十八十四調
              3.12-十二筆旋相爲宮
              3.13-五聲八音以和八風
              3.14-律呂配卦歲序
              3.15-呂氏春秋論黃鍾
          2.11-學校考有畧
              附:視學
              附:養老
              附:鄕飮
              3.1-四代學制
              3.2-成周學制
              3.3-成周學校之官
              3.4-漢建太學之始
              3.5-天下立學之始
              3.6-唐學校之制
              3.7-宋學校之制
              3.8-元學校之制
              3.9-明學校之制
              3.10-設官督學之始
          2.12-封建考有畧
              3.1-唐虞三代封建之制
              3.2-周家大封同姓之始
              3.3-正封廣封之不同
              3.4-秦廢封建之始
              3.5-歷代封建
          2.13-文廟考有畧
              3.1-祀孔子之始附論
              3.2-祀孔子及弟子之始
              3.3-祀孔子太學及有配享之始
              3.4-四時祀孔子之始
              3.5-有司薦享及有廟之始
              3.6-仲月丁日釋奠之始
              3.7-先儒配享之始
              3.8-十哲曾子配享之始
              3.9-七十二弟子配享之始
              3.10-孟子配食諸儒增入之始
              3.11-子思配享之始
              3.12-宋儒配享之始
              3.13-顔曾思孟並配之始
              3.14-先儒旣祀復罷之始
              3.15-釋奠之制歷代封謚
          2.14-道綂考有畧
              3.1-道學淵源之祖
              3.2-闡明道學之始
              3.3-帝王君相主道綂於上
              3.4-聖賢師儒衍道綂於下
          2.15-心性考有畧
              3.1-諸儒論心
              3.2-諸儒論性
              3.3-諸儒論心性之合
              3.4-諸儒論存心養性之功
          2.16-文章考有畧
              3.1-文章関係五經文章之祖
              3.2-文當本之於義文貴發之於情
              3.3-文章傳之無窮文章関乎氣運
              3.4-歷代文章大畧
          2.17-經學考有畧
              3.1-五經本末樂無專經
              3.2-五經各有奥義
          2.18-史學考有畧
              3.1-歷代史書通鑑之始
              3.2-綱目之始
          2.19-謚號考有畧
              3.1-立謚之義謚本於行
              3.2-謚本於爵謚天子諸侯之禮
              3.3-謚婦人之義秦廢謚法
              3.4-歷代謚法諸家謚法
              3.5-立謚各有取義
          2.20-氏譜考有畧
              3.1-姓氏所由始姓氏所由立
              3.2-姓氏之不同姓氏各爲祖宗
          2.21-字學考有畧
              附:韻學
              3.1-肇書之意製書之始
              3.2-六書之備前代書法
              3.3-大篆之始小篆之始
              3.4-書之始草書之始
              3.5-楷書之始許氏說文
              3.6-行書之始飛白之始
              3.7-散體書有五十六種
              3.8-契丹字之始女字之始
              3.9-古字之始
          2.22-要書考有畧
              附:太極河洛
              3.1-周禮儀禮
              3.2-家語孝經
              3.3-小學爾雅
              3.4-性理大學衍義
              3.5-大學衍義補文獻通考
              3.6-續文獻通考
      1.2-下卷
          2.1-取士考有畧
              3.1-教士爲取士之本成周取士之法
              3.2-歷代取士之法隨建進士科之始
              3.3-附論
          2.2-建官考有畧
              3.1-虞廷建官之制三代建官之制
              3.2-歷代官制
          2.3-銓敘考有畧
              3.1-虞廷銓敘之制成周銓敘之制
              3.2-歷代銓敘之制
          2.4-考課考有畧
              3.1-虞廷考課之法
              3.2-成周考課之法
              3.3-歷代考課之法
          2.5-守令考有畧
              3.1-古制鄕遂大夫後世守令異名同寔歷代郡守之制
              3.2-歷代縣令之制
          2.6-諫職考有畧
              附:納諫
              3.1-諫職之始歷代御史之制
              3.2-歷代給事之制
          2.7-宰職考有畧
              3.1-立相可考之始歷代宰職沿革
          2.8-將帥考有畧
              附:將畧
              附:命將
              附:武舉
              附:陣法
              3.1-三代將帥之制歷代將帥之制
          2.9-田制考有畧
              3.1-田制之始天下土田肥瘠
              3.2-三代分田之制成周分田之制
              3.3-秦廢井田歷代田制
          2.10-兵制考有畧
              附:簡閱
              3.1-井田以制軍賦之法成周籍兵之制
              3.2-成則周軍旅之制魯國變制益兵之始
              3.3-齊國變制圖覇之始歷代兵制
          2.11-賦稅考有畧
              附:土貢
              3.1-則壤寂賦之始三代賦民之法
              3.2-魯變制益賦之始秦壞井賦之法
              3.3-歷代賦法
          2.12-財用考有畧
              3.1-先王歛財有道先王用財有法
              3.2-歷代財用
          2.13-戸口考有畧
              3.1-養民爲生聚之本周制重民至意
              3.2-歷代戸口盛衰之數
              3.3-歷代戸口之賦
          2.14-搖役考有畧
              3.1-王制役民之法歷代殺民之法
          2.15-屯田考有畧
              3.1-屯耕之始趙克國屯田之策
              3.2-曹操屯田許下諸葛亮屯田渭濱
              3.3-鄧父屯田之策羊祐杜預屯田襄陽
              3.4-韓重華屯田之策陳恕奏寢屯田
              3.5-黃懋何承矩屯田之策
              3.6-明朝屯政
          2.16-水利考有畧
              3.1-水利之始歷代水利
              3.2-東南治水
          2.17-鹽法考有畧
              3.1-有鹽可考之始成周鹽制
              3.2-禁鹽專利之始
              3.3-歷代鹽法
          2.18-錢幣考有畧
              3.1-錢制之始夏商錢制
              3.2-成周錢制歷代錢制
              3.3-歷代楮幣
          2.19-河漕考有畧
              3.1-轉運之始開河以通糧道之始
              3.2-秦飛輓之始歷代河漕
          2.20-馬政考有畧
              3.1-馬政可考之始成周戎馬之制
              3.2-成周閑馬之制歷代馬政
          2.21-黃河考有畧
              3.1-黃河之源黃河之流
              3.2-黃河之委歷代河患
              3.3- 王氏治河議
          2.22-征權考有畧
              附:市糴
              附:坑冶
              3.1-王制關市之制歷代關市之稅
              3.2-歷代襍征
          2.23-荒政考有畧
              3.1-先王備荒之政先王救荒之政
              3.2-李悝平糴之法耿壽昌常平倉法
              3.3-長孫平義倉之法
              3.4-附論劉晏備荒之法
              3.5-富弼靑州救荒之法趙抃越州救荒之法
              3.6-朱子社倉之法先儒救荒名論
          2.24-弭盗考有畧
              3.1-成周遏盗之制歷代致盗之由
              3.2-歷代弭盗之方諸儒弭盗名論
          2.25-刑罰考有畧
              3.1-有虞制刑之始歷代刑制
              3.2-赦宥之法欽恤之道
          2.26-灾祥考有畧
              3.1-灾祥本?一身灾咎各有所歸
              3.2-歷代祥瑞歷代灾異
              3.3-諸儒言灾異
              3.4-瑞不足矜
              3.5-灾非外致

類書類目研究

請輸入類目檢索詞:
請輸入書名:
請輸入作者名:
請輸入朝代名:

您可以從上面的表單選擇進入不同功能,或在上面的檢索窗格以篇章為單位輸入正規表示式檢索本站所有資料。

報錯請連絡:祝平次

感謝!!!